之前,只知道 135mm SLR (Single Lens Reflector),壓根兒就不知道什麼是 中片幅 (Medium Format)、120 與 135 的規格有什麼不同,也不確定 TLR (Twin Lens Reflector) 和俗稱的傻瓜相機 (Point & Shoot) 是不是同一回事…

想搞個清楚,就是弄一部來玩玩:實作是追求真理的不二法門!(嗯,這種思維特別適合喜歡手腦並用的理工人員… )

Yashica 635 是一部 120 TLR。上網爬文後,自我勸敗之心油然而生… 但前些時候家中有事,整件事就從 2008 年底拖到現在。二月下旬很幸運地獲得了生平第一部 Yashica 635 TLR,就從 135 SLR 的矩形世界轉入了 120 TLR 的方形構圖之中。


Yashica 635 TLR,日本製的中片幅雙眼反射式 (雙反) 底片相機;同時具備兩個鏡頭,位於上方的是觀景鏡頭 (Viewing Lens),下方的是取景鏡頭 (Taking Lens),所以稱作「雙眼」。一般而言,中片幅 TLR 相機多半用的是 120 底片 (規格: 6 X 6 cm) 的正片或負片;而 Yashica 635 除了預設的 120 底片室外,也同時搭配了1 組可以拍攝 135 底片的套件以支援使用一般 SLR 的 135 底片。這就是 635 這組數字的由來…


有關這部相機的相關資訊,請參考以下的網站:
1. Mibile01 - 雙刀流、120/135通吃的Yashica 635...
2. Mobile01 - Yashica 635首發
3. 不像貓的貓 - *Yashica 635
4. KevinPhoto - 久違了120底片--桃園觀音風力發電(Yashica 635+Kodak RPN)

Yashica 635 在相機本體上並沒有測光的設計,而我也在上次「愛攝她.EXA-1」實戰告糗的經驗中了解到「陽光 16 律」、「月光 11-8-5.6 律」等法則對於沒有多年攝影實務經驗的我而言,僅能作為參考卻無法據以精確掌握各種環境的正確曝光值。所以,測光表 (Light Meter) 就成了絕對必要的輔助工具…


以下是 Yashica 635 搭配 120 黑白底片 (上海 GP3 ISO 100),首次試機的結果:

#1. 汐科站的簡式月台


#2. 監察院的建築


#3. 路樹繁盛的人行道.監察院.忠孝東路


#4. 圍牆特寫.監察院.忠孝東路


#5. 草坪上的一株小樹.華山園區後方


#6. 4A 月台.台北車站


#7. 發車前的空位.區間車.北上基隆


#8. 一位氣質特殊的旅客.行進間的區間車.北上基隆


#9. 表弟 Joe 來訪.於昏暗的集客店內午餐


#10. 請好友充當男模.友善且好學不倦的史蒂芬.Syzygy (他任職的公司)


一卷 120 底片可以拍出 12 張正方形的相片 (影像),比起 135 底片得拍完 36 張才送洗 (不使用暗袋取片的情況下) 來得快速且有成就感些。下次會再試試 Yashica TLR 搭配彩色底片的效果;等上手後應該也會試試 120 正片吧…

攝影裝備 (Gear's Info):
相機 (Camera) - Yashica 635 TLR
相機鏡頭 (Lens) - Yashikor 80mm/F3.5 (taking lense)
底片 (Film) - ShangHai GP3 100, PAN Film, 120 (made in China)
測光表 (Flash Meter) - POLARIS, ASPEN Corporation - Tokyo

註:本次 120 黑白底片於五色鳥沖洗/底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B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