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

尼康相機於韓戰時期,以其銳利的成像和單眼鏡頭的望遠優勢開始揚名,戰後遂有超越德國相機之勢。
雖然尼康在 2005 年宣佈除了入門的 FM10 和機皇 F6 仍繼續生產外,停產所有的底片相機並正式跨入數位相機的時代。


我是窮人,除了應有的些許酸味外,就屬生性阿Q。
除了明白:帶「勞力士」和「魯賓攤」手錶的人一樣一天都只有 24 小時;(重點在如何掌握時間)
同時篤信:用「入門機」和「旗艦機」的人一樣可以拍出好的作品。(重點在如何構圖呈現意境)


由於窮,所以摳門兒!趁著數位相機大行其道而眾人轉換系統之際;
直上Y拍或R拍收購他人多年珍藏,所求無他:一則練功便宜、二則回歸基本、三則自己暗爽。


 


入門機.尼康 FM10


購自網路拍賣場上,應該有十多歲了。賣家保存得十分完美!
不但功能正常,機身無瑕,附原廠皮套及一顆變焦鏡頭外,連原始購買之盒單和說明書一應俱全。
整體看來,美不勝收的要命…(感謝賣家多年來的悉心照料 !!!)


#1 - 機身照 (正面)

註:
1. 自拍裝置 (紅線右側有一小段白線的那個大逗號)
2. 景深預覽裝置 (自拍裝置上方的壓板)
3. 電池室 (位於下方黑色圓蓋內)
4. 三腳架螺牙接孔 (位於接鏡座正下方,圖中電池蓋右方的圓孔)
5. 對焦方式:中心裂像+外圈微菱

#2 - 機身照 (機頂)

註:
1. 左起 - 手動捲片桿頭,拉起後即可開啟底片室
2. 頂部設有閃光燈的熱靴 (單點擊發?)
3. 快門最高速度達 2000 分之 1 秒,並設有B快門
4. 同於快門旋鈕上,還有感光度設定表 (底片的 ISO 值)
5. 快門鈕上有快門線插孔 (可另購快門線,用於遠距攝影或長時間曝光減少機身震動以提高成像銳利度)
6. 過片撥桿有一小突出於快門鈕下方,於圖中收合狀況時,可當安全機制以防止不小心按下快門
7. 在過片撥桿的右方,設有一個黑色的小撥桿,用於暫停過片以進行重覆曝光 (請參閱下方試拍圖 D)
8. 機背 - 矩形觀景窗,且觀景窗十分明亮 (方形觀景窗另有妙用,日後再談)


#3 - 原機隨附之變焦鏡頭.1

註:
1. 變焦範圍 - 35mm ~ 70mm (含括了準廣角到人像攝影範圍)
2. 光圈 - 3.5 ~ 4.8
3. 鏡身應為塑膠製,質感稍差但做工精細,各轉環十分輕靈


#4 - 原機隨附之變焦鏡頭.2

註:
1. 最短對焦距離為 0.5 米
2. 有兩個對焦標記 (一黃一綠);其中一個用於半紅外線攝影 (需加裝紅外線濾鏡?)

#5 - 原機隨附之變焦鏡頭.3

註:鏡頭後方,是尼康標準的F卡口 (與我另一部 F65 可通用,可以交換鏡頭但只能手動調整光圈和快門…)


#6 - 自購的原廠定焦標準鏡.1

註:
1. 標準定焦鏡.焦矩 50mm.光圈最大值 1.4
2. 這一顆超貴!(對有酸味的窮漢子而言),我可是鐵了心、咬住牙,硬是刷卡買下此鏡。
     (沒辦法,我就是迷戀大光圈)

#7 - 自購的原廠定焦標準鏡.2

註:
1. 光圈範圍.1/16 ~ 1/1.4
2. 最短對焦距離為 45 cm
3. 將 "1:1.4 D" 下方有白點的開關向下撥至與其左下方的紅點對齊,就可以與底片電子相機 (如  F65) 通訊做自動對焦 (按即 AF,適用於快拍或街拍時迅速取景對焦)

#8 - 自購的原廠定焦標準鏡.3

註:
1. 一樣是尼康標準通用的F卡口
2. 但黑色鏡底座上有一些接點,這是與尼康電子相機機身通訊用的「訊號埠?」

#9 - 尼康 FM10 的小小全家福.一機二鏡

註:其實還有皮套、UV 保護鏡、快門線、閃光燈等哩哩扣扣,尤於少用就先省略。


 


FM10 所攝照片分享


相機 (Body):Nikon FM10
鏡頭 (Lens): Nikkor 50mm/1.4
底片 (Film): Agfa APX 100 (B+W)

A. 松山慈祐宮廊柱上的雕刻 (手持夜拍)
 

B. 松山慈祐宮內的舊香爐 (手持夜拍)


C. 全世界最棒的小孩  (攝於敦北路上 T.G.I Friday 餐廳內.晚餐)


D. 重覆曝光的效果 (攝於敦北路上 T.G.I Friday 餐廳內.晚餐)


E. 師大路夜市  (手持夜拍)

註:生煎包賣到要抽號碼牌,您看了會不會肚子餓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B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